举报查询 登录 | 注册
  1. 首页
  2. 网事评论
  3. 从基层角度看县级媒体融合

从基层角度看县级媒体融合

发布时间:2019-01-08 11:24 分享到:
落实好党中央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指示精神,是当前县级新闻媒体重要的政治任务。

整合资源,构建县域媒体的主导平台。应整合县域内报纸(内部刊物)、广播电视、网站及报道组、新媒体等新闻机构和媒体平台,构建集内外宣、传统与新媒体为一体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有效解决有限的县域资源条件下单个媒体平台尤其是传统媒体覆盖率与影响力下降、广告等文化产业经营严重下滑的问题。同时,还应统筹协调好县域内乡镇、部门自办的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资源,纳入到整体平台体系中,破解他们在日常运行中人员力量薄弱、素材较为单一的困难。资源整合后的平台,县域内新闻舆论、县域外通联需达到统一性、整体性,确保党委在各个媒体平台上统一发声,以巩固和扩大基层思想文化阵地。

优化环境,激发基层一线的内生动力。这方面主要是改革体制机制,改善县域媒体的发展环境,开展事业单位、企业化运行的融媒体中心顶层设计。从外部环境上,优先配置公共服务、信息公开等资源给融媒体中心,充分授权其人事管理、项目经营管理等权限,既要防止单纯财政供养难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缺乏发展后劲的弊端;又要防止“一脚踢”让其自生自灭的不负责姿态。在内部环境上,推行编内编外同岗同酬、绩效优先等日常绩效考核方法,用绩效激发员工的内生动力。

扬长补短,实现媒体平台的同频共振。可建设新闻生产“中央厨房”模式。一是以“内容统一、功能区分”为原则,整合“声屏报网、线上线下”资源,形成“统一策划,统一采集,分类编辑,分平台推送”的新闻采编流程,破解以往传统媒体中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不同媒体各自为阵、恶性竞争、口径不一致等问题。二是推进分众化精准推送,研究和分析报纸、电视、新媒体等平台受众喜好,及时调整好平台定位,以适应单一传统媒体无法做到所有受众都喜欢的分众化趋势。三是搭建适合县域特点的融媒体技术平台。以“管用、实用”为原则建设贯通各媒体的技术平台,坚持与县域实际相符合、相匹配,平台不是越大越好、不是投入越多越好,主要功能应该是便于县级媒体采编人员日常工作使用,提高工作效率、不摆花架子。

立足本土,彰显县级媒体的地域优势。一是坚持贴紧中心,紧紧围绕县级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开展新闻舆论宣传,使党的思想引领的领导权、主导权、话语权得到充分释放。二是坚持贴近民生,把触角探进生活生产一线,充分反映百姓衣食住行和教育医疗等民生实事,还可设置方言类新闻播报等栏目,体现互动、亲民和贴近性。三是坚持贴住用户,以互联网用户思维来进行内容生产,用数据分析来调整和完善各平台节目、栏目的设置,最大限度地粘住用户。四是坚持贴地飞行,实现栏目贴地、节目贴地、活动贴地,最大限度地让群众参与进来,放大县域优势,讲好群众身边的人、身边的事,讲好地方好故事,发出群众好声音,实现与中央、省市媒体的差异化发展。

移动优先,紧跟媒体发展时代步伐。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县级融媒体发展面临的一大挑战就是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对此,一是坚持移动优先原则。在做好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新媒体的基础上,重点研发和推广拥有独立自主权的融媒体移动终端。所谓独立自主权,即功能定位、平台数据有自主权,发布内容、时间和数量有自主权。二是发布海量新闻资讯。及时更新发布本地新闻,提供部门乡镇信息,起到信息的汇总和集萃;适应直播功能新需求,使老百姓也可以发布图片、短视频,使用评论分享的功能,让更多的群众享受互联网带来的实惠,便于群众舆论的疏通和引导,化解矛盾、形成共识。三是搭建便民服务常用功能。在移动终端上开发符合地域特色的功能模块,如社区服务、预约挂号、美食等受老百姓欢迎、经常使用的功能。使新闻资讯和便民服务应用功能之间相互吸引、相互影响、共粘用户。

服务群众,促进融媒体经营的转型升级。一是充分结合公共服务强产业。借助媒体的优势推进文化创意产业,制作专业的宣传片、专题片开展车展、房展等会展业,举办广场舞、非遗展示等群众参与度高的演艺活动等,丰富群众的公共文化需求。二是充分发挥信息服务兴产业。把政府部门信息公开、政务服务和群众关心的停水停电信息、交通出行等,通过广播、电视等载体,送到电视端、手机端、PC端,让老百姓获取信息的地方无处不在。三是借助“互联网+”联产业。研发介入智慧城市建设的产品,如智慧医疗、智慧旅游等,尤应注重和发挥好其在社会治理中的媒介作用,如建设应急指挥中心、舆情信息中心、社会治理中心等公共平台,畅通干部群众的沟通、互动渠道,用项目为融媒体中心今后的发展提供长久的产业支撑。(作者:宋焕新 浙江省安吉新闻集团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