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查询 登录 | 注册
  1. 首页
  2. 曝光台
  3. 起底“大厂离职”财富密码:专业写手、“气氛组”构建完美骗局……

起底“大厂离职”财富密码:专业写手、“气氛组”构建完美骗局……

发布时间:2025-11-20 10:06 分享到:

在不少人看来,能够进入“大厂”工作的人,一定拥有超强才能,于是一些企业和自媒体账号便开始动起了歪脑筋,一场场精心打造的“大厂离职”骗局就此上演。“年薪百万,我还是从‘大厂’离职了……”在众多社交平台上,自称从腾讯、百度、字节跳动等大型互联网公司离职的博主层出不穷。

米粒(化名)曾在某社交平台无意刷到了一个从“大厂”离职的博主,看其讲述在“大厂”工作的艰辛,描述的每一个压力瞬间都让米粒感同身受。在关注该博主后,米粒作为粉丝受邀进群,被推销某个关于“职场面试技巧”的课程,这让正在找工作的她十分心动。出于对博主的信任,米粒先后支付了数百元购买课程。米粒告诉《法人》记者,她购买的课程含金量并不高,“我可能被骗了,也许她根本没在‘大厂’工作过”。

制图:刘晓莹

虚构人设成为“流量密码”

记者发现,在社交平台上,不少博主往往以一张与大厂品牌Logo的合影,再配上一段感人的离职故事,便能为其后续的卖课目的引来众多流量。这类文章的标题风格极为相似,大多为“我从‘大厂’离职后……”记者随机点击进入后,发现某博主自称30多岁在“大厂”工作,月薪3万元,但压力巨大,最终决定裸辞,在线上开店,生意爆火,月收入超过他在“大厂”上班时的薪资。该文章描述了很多在“大厂”工作的细节,包括加班到夜里11点,让人忍不住同情其职场遭遇。在文章的最后,该博主称自己整理了自己开店的运营思路、开店技巧等,并附带了一条名为《开店运营思维》的资料购买链接。

秋客(化名)在一个自媒体团队工作,曾经接触并研究过这类账号。他告诉记者,很多自称从“大厂离职”的博主,身份都是虚构的。“他们就是利用人们对‘大厂’的好奇,把博主包装成从‘大厂离职’的职场精英,借机博取关注,给账号引流,其真实目的是卖货。”

记者点击前述链接购买资料后,没有收到相关资料,反而被一条短信指引,又进入一个浏览器页面,显示需要再次点击链接领取礼包。但再次点击后,页面跳转出了一个微信二维码,记者根据提示添加微信后,发现该二维码是某文化公司的企业微信号。令人意外的是,该企业微信始终未通过记者的微信添加请求,记者最终也未收到购买的资料包。

从打造人设到包装文案再到引流营销,“大厂离职”故事的背后已经形成了一条灰色产业链。

另一位曾在某网络公司就职的李翔(化名)向记者透露,这类虚构人设营销的乱象,已经形成了一条产业链。“有些账号表面看起来是个人运营,其实背后都是企业在操作。他们分工明确,有人负责在‘大厂’附近拍照,有人负责在社交平台发布产品信息,有人负责在文章下方的评论区当‘托儿’,带动评论氛围让大家相信博主的‘现身说法’。有的账号甚至会聘请专业写手,统一策划撰写文案,这也是很多帖子的文案风格相像的原因。”

李翔告诉记者,这类账号的变现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通过吸引流量,粉丝达到一定数量后,就开始带货;有的在账号文章阅读量、视频播放量、粉丝量增多后,与广告商合作,通过分成的方式变现。“这些账号最普遍的变现方式就是贩卖并没有什么含金量的电子资料,内容都是一些网络公开信息,但就是这种资料包,每个可以卖到近百元。在看到有人购买后,博主还会加对方微信,推荐购买更贵的课程。”

秋客告诉记者,近几年打着“大厂离职”幌子的骗局很多,不过在国家严厉打击下,最近已经有所收敛。

法律亮剑打击侵权行为

再多的套路也逃不过法网恢恢。

近日,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不正当竞争案。长沙某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为推广课程,指使员工编造从“大厂”离职的经历,发布文章引流用户并售课。在发布的文章中,有两篇笔记标题为“再见字节,月薪4w还是离职了”,首图均为一名女性站在突出显示“字节跳动ByteDance”企业名称的背景墙前,发帖人自称“字节跳动公司离职员工”,以“招收学员学习计算机技能”为由,将用户引流至微信,推销其售价为7880元的Python系统培训课程。经法院审理,该公司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

北京德和衡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马丽红对记者表示,虚构“大厂离职”人设的卖课行为涉嫌多重违法。上述公司首先构成不正当竞争,即擅自使用他人有一定影响的企业名称,虚构就职经历,误导消费者。同时,该行为还涉嫌违反广告法,即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如果消费者购买课程后发现与宣传不符,该行为还可能构成消费欺诈,需承担退一赔三的法律责任。更严重的是,如果涉案金额较大或情节严重,行为人可能涉嫌诈骗罪,需承担刑事责任。

不难发现,被告公司虽然与原告抖音公司存在经营范围的部分重合,但被告培训公司与原告并不属于同行业,那么培训公司的行为为何构成不正当竞争?

北京瀛和律师事务所律师胡青春认为:“该案中,被告公司通过抖音平台引流,其行为争夺的是平台用户的‘注意力资源’,说到底,被告公司利用了平台影响力抢夺了用户流量,以不正当竞争手段剥夺了有竞争关系的其他经营者公平交易的机会,影响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因而被法院认定构成不正当竞争。”

企业打响维权反击战

“企业一旦遇到这类行为,首先应树立并强化证据意识,第一时间固定证据,对虚假内容及时进行截图、录屏,为提高证据的证明力,确保证据的合法性,可请公证部门对取证进行公证。”胡青春表示,具体的维权方式,可选择向平台投诉,要求平台下架有关内容、封禁相应账号。如果涉事行为已经违反了广告法等法律法规,可对虚假宣传等违法行为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由行政机关依法查处。此外,如果对方涉嫌不正当竞争、名誉权侵权,还可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其承担停止侵害、消除影响、赔礼道歉、赔偿损失等民事责任。

虚构“大厂离职”的营销乱象破坏了市场诚信与行业秩序,产生的负面影响是多方面的。马丽红认为,上述行为透支了公众对职场分享和知识付费的信任,导致行业“劣币驱逐良币”,同时加剧了行业不正当竞争,守法经营者的市场空间被挤压。而且,该行为也会误导求职者和消费者,引发大量消费纠纷。

在虚构“大厂离职”人设营销乱象的背后,互联网平台也具有一定责任。马丽红认为,互联网平台首先负有信息内容管理主体责任,明知或应知用户利用平台实施侵权行为而未采取必要措施的,应该承担连带责任。

“需要提示的是,网络空间的匿名性绝非违法行为的护身符。随着市场监管部门的持续打击、平台监管责任的强化以及消费者辨别能力的提高,这种打着‘大厂’光环的灰色产业链必将失去生存土壤。公平竞争是市场经济的核心,而诚信是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任何破坏诚信的行为都要受到法律规则的审视和规制。”马丽红表示。

据了解,部分平台已通过专项治理封禁虚假人设账号、下架违规内容,阻断引流链路。

(来源:“网信浙江”微信公众号)

(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cZoty3dhnp_LWqmK74qxD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