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查询 登录 | 注册
  1. 首页
  2. 资讯要闻
  3. 又到春季招聘,网络求职要警惕五大骗局

又到春季招聘,网络求职要警惕五大骗局

发布时间:2017-02-28 15:18 分享到:
 春节过后,春季招聘季也正式拉开序幕。随着互联网承担起的作用日益重要,网络求职成为求职招聘的重要方式,越来越多的求职者通过网络投递简历,寻找满意的工作。然而不法分子也蠢蠢欲动,利用求职者急于找工作的心态诈骗钱财。

       网络求职的常见陷阱有哪些?如何才能躲开陷阱避免上当受骗?受骗后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中国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中心整理出网络求职的五个常见骗局,为您找到满意的工作保驾护航。

       1、骗取费用陷阱

       借各种名目诈骗求职者的钱财,是网络招聘最常见的一种陷阱。骗子在招聘、面试、试用期阶段要求求职者缴纳“培训费”“体检费”“服装费”或者各种名目的“押金”费用,收取成功就立即消失,造成求职者财产损失。

       2、虚假职位陷阱

       诈骗分子通过招聘启事打出诱人的职位或者待遇,美化工作岗位让求职者“入网”签订高违约金的合同,但是真实情况却是另一番景象。当求职者发现上当受骗要求解约时,却又被要求支付合同中的违约金钱款。

       3、“虚实工资”陷阱

       在网络招聘中,不法分子利用求职者对法律知识和劳动报酬概念不熟识的弱点,通过玩弄文字游戏偷换概念,夸大工作的薪资待遇,模糊工作条件从而骗取求职者。例如招聘中常包含无责任底薪和责任底薪,无责任底薪是指员工即使未完成用人单位所下达的任务指标也可以拿到所规定的最低薪水;责任底薪是需要按照公司的标准,完成一定量的销售额或者业务标准,才能获得的薪水。不少网络招聘陷阱是把责任底薪定得很高,让求职者对工作产生极大的兴趣,但同时需要完成的工作量也非常大。

       4、骗取求职者个人信息

       由于招聘中的简历需要详细的个人信息,不法分子瞄上了这个时机,虚构高薪职位骗取求职者的个人信息,之后出售牟利或进行电信诈骗等非法活动。

       5、吹嘘有“关系”帮助就业,骗取钱财

       不少骗子会吹嘘自己门路广、关系多,可以通过“关系”帮求职者找到满意的“好工作”,但需要花钱疏通关系。当求职者缴纳费用后,骗子早已逃之夭夭。

       针对网络求职中可能存在的陷阱,求职应聘的小伙伴们一定要擦亮双眼,防止上当受骗。

       那么如何避免网络求职陷阱呢?

       1、选择高信誉度的招聘网站

       求职者通过互联网求职时,一定要选择信誉度高的专业招聘网站,到正式、合法的招聘网站找工作。甄别山寨招聘网站和虚假招聘网页,千万不要随意相信黑中介、游击招工者。

       2、核实招聘企业的真实性

       求职者在面试前一定要对网上发布的招聘信息进行核实,面对不熟悉的招聘企业,求职者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确认企业的真实性。例如从工商局网站和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里进行查询,从而确定该企业是不是一家经过工商注册、信誉度良好的正规企业,同时查询企业的注册联系方式,联系企业确认招聘真实有效后再去应聘。

       3、保护好个人证件与财物的安全

       《劳动合同法》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不得扣押劳动者的身份证和其他证件,不得要求劳动者提供担保或者以其他名义向劳动者收取财物,所以正规经营的企业,一般不会存在扣押身份证件、要求缴纳押金或保证金、不签订劳动合同等违法行为。

       在求职过程中,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个人证件,不要随便把身份证等证件交由中介机构或个人保管,防止被一些不法分子盗用个人身份信息。使用身份证复印件时,身份证复印件要标注注明身份证的用途,以及“仅可使用一次,再复印无效”等语句。

       求职者遇到要求缴纳附加报名费、培训费、体检费等各种名目费用条件的招聘广告时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随意汇款。

       4、保留收据和发票,应聘后签订书面合同

       如果在招聘阶段涉及缴费,一定要及时索取收据或发票,它不仅是双方发生职业介绍关系的重要依据,也是求职者维权的重要证据。

       在应聘成功后,一定要与用工方签订书面合同,特别是要写明工资数额、计酬方式、福利待遇、保险交纳、事故赔偿等条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