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查询 登录 | 注册
  1. 首页
  2. 资讯要闻
  3. 践行一句话的温州样本:先行先试 让民生更有温度

践行一句话的温州样本:先行先试 让民生更有温度

发布时间:2017-09-15 14:28 分享到:
我对温州有一个很大的希望,就是希望温州把这部创新史继续写下去,探索新的规律,创造新的业绩,写出新的经验,为全省带好头,也为全国作示范。

9月5日上午,国家体育总局代表与浙江省政府代表在协议书上签字落款,从此,温州的改革创新史又多了一块新路碑——社会力量办体育“国字号”改革试点。

当好改革试验田,这是温州一贯来的进取姿态。回眸波澜壮阔的中国改革进程,正是许多个“第一”和“走在前列”,让瓯越大地成为财富积累最快的一片土壤,让温州人民走进先富起来的行列。

“我对温州有一个很大的希望,就是希望温州把这部创新史继续写下去,探索新的规律,创造新的业绩,写出新的经验,为全省带好头,也为全国作示范。”2002年12月23日,习近平同志来温州调研时,充分肯定了温州在改革开放中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他还特地叮嘱温州的同志,要继续写好新篇章。

殷殷期许,伴随东海波涛,在瓯越大地上拍打出激越回响。这座吃“改革饭”长大的城市,一刻都没有放慢改革的步伐——

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民办教育综合改革、社会办医综合改革、国家海域综合管理创新试点……放眼全面深化改革的“大棋盘”,扎实推进改革开放攻坚行动,温州已经锚定新方位,全面构筑改革“四梁八柱”,致力于再造发展新优势,写好新的创新史。

改革创新,带着温度落地

改革带来崭新的局面可从群众的身边事说起:

前不久,苍南县龙港镇中对口村村民陈和木,在家门口的便民服务中心领到了营业执照。陈和木是村里的低保户和残障人士,很早就想开个小店自食其力。因文化程度不高、不好理解复杂的审批材料,此事搁置了很久。

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温州率全省之先实施政务服务网“四个一”创新工程。苍南县作为试点,率先推行“四个一”工程与“四个平台”建设相结合,实现“同城受理、数据共享、远程审批、快递送达”的证照跨级联办,让村民在村委办公楼就能把需要在温州审批的证照办下来。拿到营业执照的陈和木连声称赞:“都在说改革好,这次在家门口真切感受到了实惠和便捷。”

类似的事例不胜枚举,共同浓缩成“群众和企业对改革成效满意率达86.6%”,推动着温州的营商环境发生积极变化。

强化“有为政府”理念,推动“无为而治”向“有为善治”转变,温州努力在“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之间找到最佳结合。

接续奋斗,回答时代之问

全面深化改革,是中国面向未来的一场大考。曾得风气之先的温州,该如何写好时代的答卷?

站在历史的关口,温州人深刻认识到,改革到现在,容易的、皆大欢喜的改革已完成,好吃的肉都吃掉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要答好“全面深化改革”这道时代之问,就必须啃下硬骨头、突破深水区,刻不容缓!

着眼全局之坐标,市委对全市改革总体设计、精心布局,对改革重点项目逐项绘出路线图、排出时间表、画出作战图。特别是近年来,温州持续发挥体制机制优势,先后承担了53个国家级和省部级改革试点。

全面深化改革的“四梁八柱”拔地而起:以金融综合改革为重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以民办教育综合改革和社会资本办医综合改革为契机,推进社会事业体制改革;以农村综合改革为途径,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以民政综合改革为重点,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一项项“全国试点”办成“全国示范”,改革以一持万、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

“温州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同志关于创新工作的一系列指示精神,将创新视为社会持续进步的最强动力,将创新视为经济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相信广大温州人民一定能够勇立时代潮头,继续谱写温州的辉煌创新史,巩固提升在全省的‘铁三角’地位。”市委党校党史党建部教师高伟军说。

步稳蹄疾,再创温州经验

从深改元年全面播种、次第花开,到关键之年全面发力、纵深推进,再到攻坚之年立柱架梁、击楫勇进,温州的改革足音可谓步稳蹄疾。

着眼全面深化改革,大胆先试先行——

始于2012年的温州金融综合改革,经过整整5年的摸索,其阶段性成效的红利正逐步释放:大胆试水金融服务新模式、企业融资难的温州“新解法”、民间融资规范化和阳光化……金融风波风险先发变成了金融改革率先突围。如今,以推进企业上市为重点的新一轮金融改革已经吹响号角,温州正以“企业上市十条”等改革之举,加速做实做强实体经济。

引金融之水灌实业田,全市各领域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省级“千人计划”产业园落户温州高新区(浙南科技城),全国首个海域综合管理创新试点城市落户温州,杭温高铁列入全国第一批混合所有制改革试点,“三位一体”新型农村合作体系实践经验写入今年中央一号文件……

聚焦发展环境,奋力再造新优势——

率先推进“大拆大整”“大建大美”,加速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和形象;率先推进水岸同建,一块块城市疮疤转变为亮点区块……今天的温州版图上,“两线三片”五张亮丽城市名片形象初展,瓯江口、浙南两大省级产业集聚区成为开发热土,新的动能加快形成。与此同时,新一轮效能革命向着营商环境“短板”开足火力,政府自身改革不断加速,全市各地掀起一轮又一轮干事创业热潮。

当下的温州扎实推进改革开放攻坚行动,深化市区两级管理体制、城市经营体制、国有企业监管和招投标制度等领域改革,并落实项目中心制、县(市、区)和功能区核心制、指挥部攻坚制、专项考核导向制等四大机制,通过完善体制机制来凝聚共同意志、形成更强合力、实现发展提速提效。

如今,温州地区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银行不良贷款率从最高时的4.68%降至今年上半年的2.26%,2016年城市综合信用指数在全国259个地市级排名中位列第三……是改革,让发展一度跌宕起伏的温州,交出了靓丽的成绩单。

将视角放大到温州改革的全景图——

借全国民办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城市之东风,近60亿元社会资金进入教育领域,“北大”“北外”等一批知名教育品牌相继进驻,孩子入学有了更多选择;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唤醒宅基地、农房、土地经营权等农村沉睡的资本,越来越多的农民将农房抵押以获得生产经营所需的资金;文化体制改革催生温州城市书房和图书馆理事会两张金名片,也让普通老百姓享受丰硕的文化改革成果……不难发现,寻求最大“公约数”,正是温州全面深化改革的清晰逻辑。而这背后,是一种刚柔并济、冷暖相生的民生情怀。

深水再起航。如今,温州改革的巨轮已向着打造浙江“铁三角”、再创新辉煌的目标,开启新航程。

奋力改革,期待温州创新史的下一个华章!

(来源:温州市网信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