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报查询 登录 | 注册
  1. 首页
  2. 资讯要闻
  3. 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 宁波江北这么做!

提升青少年网络素养教育 宁波江北这么做!

发布时间:2017-10-13 10:44 分享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这就像穿衣服扣扣子一样,如果第一粒扣子扣错了,剩余的扣子都会扣错。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

我们要本着对青少年负责的态度,树立青少年正确的网络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类优秀文明成果滋养人心,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网生代”面临的问题

虽说现在可以从网络上学到很多,课本上学不到的内容,可是经常上网的你们也知道,网络上常会有不健康的内容,还有那些迷人的游戏在吸引着同学们。

当今的青年儿童是伴随互联网诞生的“网生代”,网络深刻影响着他们思想、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如何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网络观,是当前社会面临的重要课题。

2016年起,宁波市积极探索推进文明校园建设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载体,部署开展“绿色网络文明进校园”主题系列活动,从权威主导、统筹规划、制度建设等方面,深入推进文明校园建设、强化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健康茁壮快乐成长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环境,为建设网络强国培养合格的“青少年好网民”。活动联合了教育局、共青团宁波市委等部门线上线下多渠道联动,让绿色网络文明“新风”吹进校园。实施《宁波市绿色网络文明进校园活动三年覆盖行动计划》,通过示范带动—以点带面—全面覆盖的工作方法,实现活动在宁波的全覆盖。按照“因材施教”的理念,组建由网信工作者、公安网安民警、教育系统德育老师、团市委网络文明志愿者以及宁波市网络文化协会会员组成的讲师团,针对不同层级的学生群体开展“护苗教育”取得实效。

江北区在宁波市推出的“绿色网络文明进校园”主题活动基础上,结合慈孝文化特色,以“为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为目标,全力提升青少年网络文明素养的教育水平。

37所中小学全覆盖!

江北区“净网护苗”有高招!

江北区网信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4.19重要讲话精神,在严格执行宁波市整体计划基础上,创新“净网护苗”方式,打造以中华慈孝文化为基础的“青少年网络素养大讲堂”。

按照“七个一”的执行体系:扎实推进青少年健康网络文化素养教育。


      目前,江北区已实现全区 37所 中小学全覆盖,辖区部分大中专院校也已进驻。活动倡导的“绿色上网”理念得到师生以及社会各界的一致肯定。

具体怎么做的呢?“五个抓手”!

1、抓对象人群

以16岁以下中小学生群体为首要目标,将“小候鸟”课堂纳入“青少年网络文明素养”工程中,吸引全国各地来宁波过暑假的孩子们参与其中,推动宁波绿色网络文明理念的影响由点及面。

如甬江街道梅堰社区等开展的暑期社区课堂,吸引了众多外来务工家庭报名。

2、抓时间节点

寒暑假期间在宁波市率先开展“绿色网络文明校外课堂”,开创绿色网络文明课堂家长学生同听、国学与网络互动的两大新课堂形式,开学后开展“绿色网络文明进校园活动”,确保青少年绿色网络文明教育全年无空缺。

仅在慈城半浦园的“夏令营”课堂,就让参加活动的家长担心的问题得到了缓减,并找到沟通的关键因素,在精彩的互动中,推进了网络相关法律知识的传播,大大提高了参与度。

3、抓基地落实

在该区内整合基地,将课程与基地里的慈孝文化、国学文化、科学技术、社会实践相结合,延伸出创新的课外课堂多模块形式。

在包家社区服务中心、慈城等夏令营基地,按时按需开展活动。

今年7月,11名讲师陆续进入包家社区等3个社区基地,吸引了该区赛克思液压、信远集团、梦神床垫、嘉隆工业等共计 300多名 企业员工子女参与活动,使大讲堂活动达到基地化、模块化和常态化。

4、抓成果重拓展

重点打造江北区特色街区亲子课堂、小候鸟课堂、夏令营课堂、假日课堂等一批拓展课堂,提升青少年的网络认知水平。注重讲师队伍建设,制定标准化执行流程,对活动成效进行评估,并通过开展绘画征文比赛、漫画展、校园及基地的宣传黑板报比赛进行活动拓展。

5、抓影响效果

通过浙江在线、浙江文明网、宁波日报、江北发布等30余家媒体的广泛传播,动员和引导全社会参与到青少年网络文明教育中来。

同时,通过网络文明书签的发放,网络文明调查,社交新媒体网络大咖的加入,扩大社会影响力,提升认可度。帮助青少年“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这些贴近生活的趣味活动,也得到了青少年的喜爱!为“为青少年营造一个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而继续努力!

(来源:宁波市网信办)